政策解读:2026 年“两新”资金拨付与使用
2026 年,我国 “两新”(新型基础设施、新型城镇化)领域资金政策完成系统性革新,从资金保障到监管机制实现多维度突破。本文聚焦政策核心变化及申报实操要点,为市场主体精准对接政策红利提供清晰指引。
一、政策核心升级:2026 年 “两新” 资金有哪些关键变化?
2026 年 “两新” 政策在资金规模、支持范围与申报规则上实现三重升级,直接影响资金拨付与使用逻辑:
1.资金规模与结构优化
统筹 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“两新” 行动,其中 1480 亿元定向设备更新,1500 亿元下放地方支持消费以旧换新。超长期特别国债年发行规模达 1.8 万亿元,60% 资金倾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,设备更新领域占比 15%。
2.支持范围显著扩围
设备更新新增安全生产(矿山智能监测系统等)、电子信息(6G 原型机研发)、设施农业(智能温室光控系统)三大领域,核心设备国产化率需≥85%;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从 8 类扩至 12 类,新增手机、家装厨卫等,数码产品补贴上限提至 6000 元 / 台。
展开剩余74%3.申报门槛大幅降低
设备投资要求从 2025 年的≥2000 万元降至≥500 万元,中小企业首次获得普惠性支持;中央与地方补贴共担比例优化,中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最高达 95%。
二、资金拨付全流程:时间、条件与方式详解
(一)关键时间节点
项目储备期:2025 年 Q3-Q4 完成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入库,未储备项目将无法获得后续支持;
申报截止期:地市推荐截止 2025 年 10 月 9 日,省级汇总报送 2025 年 10 月 20 日前;
资金下达期:2026 年 Q2 按工程进度分批次拨付,2026 年底前需形成 80% 实物工作量。
(二)拨付核心条件
1.项目合规性:需具备完整的核准(备案)、环评、用地等手续,未办齐需提交详细说明;
2.进度要求:应为在建项目,投资进度不低于 0% 且不超过 80%,严禁已完工项目申报;
3.材料完备性:设备更新类需提交新旧设备能效对比表、国产化率评估报告;消费类需提供旧品回收联单及居民需求调研报告。
(三)拨付方式创新
分级拨付:中央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直达地方,60% 地方项目资金定向支持区域协同项目;
贴息联动: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从 1% 提至 1.5%,贴息期限 2 年,总规模 200 亿元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;
预拨机制:地方可预拨部分资金至支付平台,缓解企业垫资压力,尤其保障节假日消费补贴及时到位。
三、资金使用规范:禁区、要求与绩效管控
(一)绝对禁止情形
用途违规: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、楼堂馆所建设,或与项目无关的人员经费支出;
资金混用: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需与其他财政资金隔离使用,需单独制定资金拼盘方案;
沉淀闲置:2026 年底未形成 80% 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将被收回剩余资金。
(二)全周期绩效监管
事前:可行性报告必须包含 “碳减排测算” 章节,使用《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》等官方工具;
事中: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跟踪资金使用与项目进度,建立 3:1 动态储备库机制;
事后:2027 年 Q1 由第三方机构评估效益,项目收益覆盖倍数需≥1.3 倍。
政策动态追踪:可通过国家发改委 “两重” 建设专栏、省级工信厅官网获取最新申报指南,或咨询经略咨询,获取一对一申报辅导。(详&询:一八久久武武一二捂一捂,\/同号)
发布于:湖北省上一篇:焦炭主力合约收涨2.52%
下一篇:没有了

